ABOUT
職游願景
職游創辦的理念,從一開始就想成為一家社會企業。藉由培訓心理學顧問專業的職涯諮詢師,期待能協助每一位在職涯上遭遇迷惘或瓶頸的朋友。
我們的諮詢師相信: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特質和人生,藉由個別諮詢,深入盤點理想與現實的考量,陪你一起找出突破困境的解決方案。
- 協助大家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、在迷茫和猶豫中勇敢做出決策。
- 尋找工作和生活的價值和意義,釐清理想自我、規劃平衡的生活。
- 用心理學知識挖掘每個人的天賦、優化習慣,提升工作當中的表現。

職游創辦的理念,從一開始就想成為一家社會企業。藉由培訓心理學顧問專業的職涯諮詢師,期待能協助每一位在職涯上遭遇迷惘或瓶頸的朋友。
我們的諮詢師相信: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特質和人生,藉由個別諮詢,深入盤點理想與現實的考量,陪你一起找出突破困境的解決方案。
講座活動分享 ✨ 抓住職涯轉折點:年後轉職與職能探索策略
◼︎講座時間
2025年3月13日(四)
19:00-20:30
◼︎講座形式
線上課程,使用Google Meet進行,活動詳情請至 @mood.deer.ig 查詢報名
◼︎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
◼︎講座介紹
你正在思考年後轉職嗎?在看了許多認識自己、人生設計等書籍後,仍然不知道怎麼跨出這一步,到底自己適合什麼,有什麼可以轉換的能力優勢幫助自己找到適合的道路,避開地雷區?
這場講座分享如何確認自己轉職路線,協助您探索個人優劣勢,解讀工作說明書以及正確撰寫履歷的方法。讓職涯諮詢師與你一起盤點優勢能力,並擬定行動方案吧!一起來聽聽分享,也許會讓你突破想法枷鎖,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藍圖。
◼︎講座大綱
1.不是逃,而是追
• 為什麼要轉職?
• 確認問題、重擬問題
• 確認行動方向
2.職能優劣勢分析
3.轉職經驗分享
• 來訪者案例分享⇒跨領域轉職
• 經驗分享⇒組合職涯
✪主講人:盧慕蓉Rhia
現職是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後研究員,同時是一位職涯諮詢師、講師以及運動心理教練。喜歡探討人類腦部的運作而攻讀博士學位,在過程中發現資料數據無法滿足我對人行為模式的好奇心,實際與人接觸相處,才是更能夠了解行為模式的方法。
因此我開始嘗試組合式職涯發展,透過學習運動心理,學習行為心理學的模式以及心理技術的實戰法,以心理訓練幫助人提升動機與專注力。除此之外,更進一步跨領域成為職涯諮詢師,幫助人了解全面性生涯規劃的重要性。
無論跨足多少領域,我始終秉持的核心價值是:幫助每個人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,並在自己的位置上發光發熱。為了讓更多人能看見並受益於這些理念,我積極透過教學與分享,希望將這些知識與經驗帶到更多的舞台上。
◼︎什麼樣的人,適合參加這場講座
• 職場倦怠,想要離職
• 想轉職但不知道怎麼行動
• 想跨領域轉職
◼︎預期收穫
• 學習轉職心法
• 盤點個人優勢
• 解析工作說明書,精準撰寫履歷
◼︎完整資訊請見Mood Deer官網
【 30 真的是人生的坎? 】想轉職怕太遲,總擔心求職市場不要自己,但最難的永遠都是第一步,只要你下定決心嘗試,轉職並沒有想像中可怕!
身邊的朋友接近 30 歲後開始陷入焦慮,為了個人成就、工作,許多人也會在這個時間點思考轉職,可能是受 #職業趨勢變動影響, #想往更有前景的產業發展,#追求更高的薪資,或是 #感到職業倦怠 #想找下一個目標與成就感。轉職永遠不嫌晚,但轉職成本較高的情況下,必須深思熟慮「為何轉職」。
░ 引起轉職念頭的原因分成兩大類
1️⃣ 外在因子:薪資、工作環境、公司文化、主管管理方式、同事氛圍、福利、產業狀態等。
2️⃣ 內在因子:個人成就感、成長、對公司及工作的認同感等。
░ 可歸因於「外在因子」:思考轉換職位前,或許可以考慮轉換公司或產業
例如,若目前從事行銷,在釐清轉職念頭後,發現讓自己倦怠的原因是因為目前公司人力不足,得常態加班,轉職的方向就非從行銷跨領域轉職到專案管理,而是換一家環境、文化更適合自己的公司。
░ 可歸因於「內在因子」:回頭思考工作現況與發展性是否吻合人生價值?
可能隨著時間與經驗的累積,這份工作已無法滿足你的個人成長,又或是不只對工作感到倦怠,而是對生活的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勁?此時該解決的不單是轉職問題,而是個人的內心狀態。真實面對個人天賦、能力、價值觀與所追求理想的生活,才能在探索的過程中,找到一份讓你樂在其中,又能支撐生活的工作。
░ 釐清轉職難題的思考神器
在職涯的議題上,可以系統性的將問題分為 3 大面向,分別是:
❶ 性格探索:找到適合自己個性與特質的職缺
❷ 價值觀確立:清楚在工作上所追求的自我實現有哪些
❸ 職能盤點:釐清自己具備的能力,找到能勝任的工作
░ 你也學得會的職涯探索工具
📍職游旅人卡 ►以職業興趣 6 大類型,分別為實踐者、思考者、創造者、助人者、影響者、組織者,做基礎的自我檢測,並提供與 6 大類型對應之 100 種工作項目,更客觀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適合發展的職業。
📍價值導航卡 ►釐清自我實現、安全感、自由等自己最重視的價值觀,依照個人價值觀為基準,來審核當前工作是否符合條件,也可以評估轉職的選擇,是否比原定工作更值得你投入。
📍職能盤點卡 ►盤點職能優劣勢的工具,具象化的文字描述,帶你深刻的了解自己的強項與弱項,對照當前職位、轉職職位,評估哪個工作更能發揮你的優勢,也可更精準的了解哪些職缺,你能發揮的更得心應手,或是避開盲點
-
職涯遇到問題,大家總以為忍一忍就過了,但忍久了可能會身心出狀況,或是要耗費很大的成本導致關係破裂😱不想再忍的你,或許可以試試看職涯諮詢。👉 https://careercreator.tw/
–
✦ #職游 ✍️@careercreator.tw
提供溫暖、有趣又有效的新型態生涯/職涯諮詢
期待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,熱愛自己的生活!
✔ 工作坊、諮詢合作、諮詢師培訓
✔ 職游旅人牌卡、價值導航卡、職能盤點卡
🎯 求職地雷偵測器:你的職場剋星是哪一種?
求職迷航?先搞清楚你不適合的職場環境!
新鮮人們!速來挑戰 「避開你的地雷職場」心理測驗!🔍
你的職場性格 vs. NG 地雷環境,一測就知!
別等進入職場才發現:「我是誰?我在哪?我怎麼會在這?」😵💫
✨ 完成測驗,解鎖你的地雷指南 & 職場小補貼!助你選擇適合你的理想職場!
⚡ 立即測驗,遠離地雷職場!
https://lihi.cc/73BnK
🔍 #求職避雷術 開啟,搞懂 #職業性格,掌握 #職場生存指南,新鮮人迎戰 #校園徵才季,別讓夢想職缺擦肩而過! 💼✨
🚀 2025 校園徵才季|實習求職力講座 🔥
求職還沒準備好?
履歷怎麼寫才吸引 HR?
AI 時代來臨,你的職場競爭力夠強嗎?
由 職游 X @xchange.school XChange 互聯網大學 共同策劃,並由 信義企業集團冠名贊助,邀請橫跨人資科技、線上課程與人才媒合產業的資深專家 KM 曹凱閔,帶你掌握未來職場趨勢,解析企業剛需能力,結合獨家職涯牌卡工具,助你提升履歷與面試競爭力,成功拿下夢想企業實習職缺!
💡 參與這場講座你將收穫⋯
➊ 未來人才必備能力養成策略|掌握 AI 未來職場趨勢與剛需技能
➋ 盤點自身性格 & 職場優勢|透過牌卡探索性格、職場優勢,及產業職缺適配性
➌ 履歷 & 面試攻略技巧|拆解企業職缺,連結履歷 / 面試凸顯個人優勢能力
|活動時間|2024.03.06(四)19:30-21:45
| 活動形式|線上免費講座(限大專院校學生報名)
完整參與,再享 2 大超值好禮!
✔ 履歷 & 面試自評檢核表|自我檢測細節是否遺漏,有效提升求職成功率
✔ 職涯探索系列線上課程(14 天免費觀看)|深入剖析個人優勢,求職力再升級
限額報名,名額依報名順序分批派發,額滿即截止!
👉 立即報名,掌握提升實習求職力先機!
https://lihi.cc/4ETYU
【 想成為講師要準備什麼? 】教課其實很不容易 ➜ https://lihi2.com/DjCOP
講師這個職業常讓人聯想到光鮮亮麗的舞台、從容自信的語調,以及吸引眾人目光的魅力。然而,這只是講師工作的一部分,真正的專業核心在於 #設計課程、 #引導學習,並 #啟發學員思考與實踐。想看更詳細的介紹,就到簡介點開【職游】官網讀文章!
文/許雪芬 職涯諮詢師
▍講師的工作內容
講師的工作主要涵蓋「設計—傳授—評估」三個核心階段,目的是讓學員有效吸收知識,並將其轉化為實際能力或行動。
1️⃣ 課程設計與規劃:根據學員或組織需求,規劃符合目標的教學內容,並選擇適合的媒材與互動方式,以達成最佳學習效果。
2️⃣ 授課與引導:善用故事、案例或互動活動,提升學員的參與感,並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。
3️⃣ 學習評估與改進:透過學員回饋與成果分析,持續優化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。
▍講師的日常
根據授課類型有所不同,但通常包含以下環節:
🌅上午:進行課程準備、修改教材,或與客戶確認課程需求。
🌆下午:授課,透過互動和案例分析實現學員的學習目標。
🌃晚上:整理當天的學員反饋,分析改進方向,並規劃後續課程。
▍什麼個性的人適合擔任講師?
熱愛學習與分享、清晰的表達力、創造力與靈活性、耐心與包容力、高度自主性與自我管理能力、抗壓能力與適應力
以 Holland 六大職業興趣人格來說,不同性格的講師在不同產業、主題上,能夠發揮出不同專長。
例如 R(實踐型)高的講師,在體驗活動的設計、帶領上的合適度就會非常高,因此無論哪一種興趣組合,都有機會在講師發展路上找到自己的定位;唯如果 E(影響者)及 I(思考者)相似度太低時,在發展上會較為辛苦。
▍什麼個性的人適合擔任講師?
📍熱愛學習與分享:持續學習是講師的生命力來源,分享知識則是成就感的泉源。
📍清晰的表達力:能將複雜概念簡化並生動地傳遞給學員。
📍創造力與靈活性:設計互動、有趣且具啟發性的學習活動。
📍耐心與包容力:能包容多元背景與需求,並以開放的態度解決挑戰。
📍高度自主性與自我管理能力:能夠自律規劃,從課程設計到授課都獨立完成。
📍抗壓能力與適應力:應對突發狀況如技術問題或學員臨時需求。
▍薪資待遇
薪水因經驗與授課內容複雜度而異,台灣的普遍範圍為
📍公部門外聘講師:每小時 1,500-2,000元。
📍特殊主題的講師或開設自己的公開課:每小時 3,000-10,000元 或更高。
📍品牌經營或線上課程講師:收入潛力無上限,特別適合吸引自費參加課程的客群。
▍想了解更多講師的工作內容,快點開 IG 簡介進官網文章 ⛵️
-
祝福每個人在新的一年,都能找到理想的職涯
讓職涯諮詢師為你【職涯健檢👉】https://lihi2.com/1VcBl
-
✦ #職游 ✍️@careercreator.tw
提供溫暖、有趣又有效的新型態生涯/職涯諮詢
期待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,熱愛自己的生活!
✔ 工作坊、諮詢合作、諮詢師培訓
✔ 職游旅人牌卡、價值導航卡、職能盤點卡
#職游新夥伴招募中!
#歡迎在意自主權及團隊尊重的夥伴加入!
職游要來招募客戶經理一職啦!
#如欲挑戰資深職位也相當歡迎
👉 點擊查看完整職位介紹 >>
https://lihi.cc/yVJEK
此職位主要工作為「服務企業客戶解決問題」,並「維護企業端、合作通路間的關係」,此外將能與職游共同創辦人 —— 曹凱閔有較多合作的協作、共事機會,如是對於組織整合性營運能力感興趣的夥伴,將有機會從凱閔身上習得商業、業務開發 / 提案、行銷等多種思維能力!
#如有想發展顧問講師等能力 #此職位提供對應多元發展機會
➤ 職游的團隊文化
職游的團隊文化強調主動積極、解決問題及定期回報工作進度。
我們希望尋找能夠自我管理、負責任完成任務的夥伴,如果你不喜歡被過度監督,並且能在無政治干擾和團隊合作的環境中發揮最大效能,你就是我們想找的人。
在這裡,你將擁有超高的自主權,並在一個互相尊重、肯定和支援的環境下工作。
➤ 公司福利
1. 混合式工作,採取遠端+實體的混合工作模式,實體工作目前一周兩天,會在捷運附近的小樹屋。
2. 視營運情況調整以及個人績效表現調整,過去經驗每年平均至少一個月年終。
3. 工作進修補助,每年 5,000 元。
4. 健康檢查/醫療保健/心理諮商補助,每年 5,000 元。
➤ 申請方式
點擊下方連結填寫應徵表單 >>
https://lihi.cc/yVJEK
在應徵表單中也請分享你的性格特質、背景經驗與我們組織文化和職位期待的契合度。
截止日期:即日起可以投遞履歷,收件 7 天內將會回覆及寄發面試邀請。
【 UIUX設計起薪高?好想轉職! 】沒有設計背景也歡迎 ➜ https://lihi2.com/n5a3m
「UIUX設計」名稱有設計兩字,但和平面設計有什麼不同?沒有設計背景該如何轉職 UIUX 工作?就讓我們來簡介這項需求高的職業,想看更詳細的介紹,就到簡介點開【職游】官網讀文章!
文/薛資倫 職涯諮詢師
▍UIUX 設計如何誕生?
隨著行動裝置普及、數位產品激增,透過 #良好的使用者介面與體驗 來吸引使用者,讓使用者增加競爭力的服務需求提高,因此 UIUX 設計師這項職業需求跟著增加。
UI(User Interface,使用者介面)設計和 UX(User Experience,使用者體驗)設計是數位產品開發流程的前段工作,實務上是兩個不同的職務內容。
由於在工作流程的順序很接近,因此部分團隊或公司常將 UI 設計和 UX 設計合併成一個職務,稱為 UIUX 設計師或產品設計師,有時也會要求設計師同時具備視覺設計和用戶體驗設計的技能。
▍什麼是 UIUX?
UI 設計工作比較關注視覺元素,強調美觀的介面(interface)並使其具有吸引力。因為強調介面的呈現,包括設計系統(Design System)規劃(如:字體、色彩組合、按鈕型態)、介面佈局、美學與品牌一致性都是其工作範疇。
UX 則是在開始設計之前,先關注用戶整體體驗和流程,確保產品使用的便捷性和功能性,工作內容包含用戶研究(User Research)、線框稿(Wireframe)與原型設計(Prototype)、易用性測試(Usability Test),因此比起視覺,更強調使用者與產品的互動經驗和感受。
▍什麼個性的人適合做 UIUX?
UI 設計師需要重視美感和細節,與視覺設計相關;UX 設計師則需要對人有好奇心、同理心和理性思考。
因此,基於 Holland 六大性格分析,UIUX 設計和平面設計都需要具備創意與美感追求的創造者(Artistic)性格,以及能付諸行動的實踐者(Realistic)性格外,更強調站在使用者角度思考的同理心,以及能透過數據分析出使用者行為,設計出適合使用者的產品介面與體驗
📍UX 設計師:思考者(Investigative)、創造者(Artistic)
📍UI 設計師:思考者(Investigative)、創造者(Artistic)、實踐者(Realistic)
📍平面設計師:創造者(Artistic)、實踐者(Realistic)
▍薪資待遇
根據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於 2023 年收集了 346 份有效樣本,提出了《2023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產業與工作者調查報告》。
透過報告發現,UX 設計師的起薪平均數落在 68 萬,而有 7 年年資以上的 UX 設計師的平均年薪可達 150 萬以上;新手 UI 設計師年薪起薪約 58 萬,隨著年資增長,亦有平均 73~112 萬元的年薪。
▍想了解更多 UIUX 的工作內容,快點開職游簡介進官網文章 ⛵️
-
祝福每個人在新的一年,都能找到理想的職涯
讓職涯諮詢師為你【職涯健檢👉】https://lihi2.com/1VcBl
-
✦ #職游 ✍️@careercreator.tw
提供溫暖、有趣又有效的新型態生涯/職涯諮詢
期待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,熱愛自己的生活!
✔ 工作坊、諮詢合作、諮詢師培訓
✔ 職游旅人牌卡、價值導航卡、職能盤點卡
【 年末 1-1 可以跟主管聊什麼? 】教你三招談出雙贏局面 ➜ https://lihi2.com/NtiZS
最近是許多公司進行一對一面談(One-on-One,下稱1-1)的時間,有些正在進行、已經完成,或是從來沒有相關的機會.......😭 但無論如何,期待透過今天這篇文章,幫助大家在1-1 面談時獲得最佳的的效益。
▍正向回饋與心理安全感,是 1-1 成功的重要前提
想獲得良好的 1-1 效果,平常正向回饋的組織文化習慣養成,以及工作團隊彼此之間的心理安全感建設非常重要,夥伴必須要先相信表達是會有效果的!
如果平時的氣氛就已經很糟、或是流於表面客套,成員對於向上反映或是深入表達已經決定放棄,1-1 的時候只會再延伸複製出一個尷尬的場面。
對工作角色的基礎期待沒有太多問題,才能開始專注在個人長期方向。
▍關鍵策略:先展現自己創造的成果價值,再討論個人目標和組織方向的交集
公司制度沒有辦法符合每個人的期待,就跟每個人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一樣,在彼此有共識、想做的事情一致的前提下,個人化的討論才有機會發生。
▍推薦各位在 1-1 時提出的三大類型問題
① 邀請主管給予績效回饋,了解自己做得不錯跟可以優化的地方。
先探探主管的反應,如果有完成了組織的期待並且展現自己創造的工作價值,後續就可以有比較大的討論空間。
舉例:「我有達成公司對這個角色的期待嗎?滿分十分大概幾分?達成了哪些、哪些希望我做得更好?公司對這個角色的期待是什麼?你覺得我的個人優勢有哪些、能再強化的地方有哪些?」
② 表達工作過程中的困難、需要哪些支援與協助
如果沒有表達自己遇到的挑戰,主管就會認為一切都很順利、你都能夠自己處理,這樣下去,最痛苦的只有你自己。
這塊平常就應該要反應,不用特別等到1-1,不然過程中很多工作都會卡住無法推進,影響了主管對你績效的看法。不過,平時反應的內容可能是比較臨時性的協助,正式1-1的內容就可以針對比較具體明確的制度、資源與權限調整著手。
舉例:「目前我的角色包含營運、客服和人事,事情會比較瑣碎,可以導入相關的系統讓流程更自動化嗎?」然後說明可選擇的方案,提供決策者參考。「目前在企業客戶案的開發有困難、過於技術面的問題無法當下回應建立信任感。這陣子可以先找比較了解技術的OO和我一起拜訪客戶嗎?我會在需求比較明確的時候才邀請他協助,預計三個月嘗試左右。」
③ 瞭解組織狀況並提出個人發展需求
前面的內容都溝通完畢,接下來就可以討論角色調整、升遷發展薪資等。建議先透過主管多了解公司與部門近期的方向,獲得更完整的情報。
舉例:「公司近期有哪些事情可能跟我有關、我可以先做準備?關於策略會議的方向,有沒有哪些是我未來可以貢獻的項目?我希望成為公司的OO角色,有機會嗎?可以如何開始?我很喜歡課程助教的工作,希望可以多和OO一起學習相關的技能。希望今年的薪資有所調整,想要討論可以調升的幅度。」
以上提供大家做個參考,已經完成 1-1 的讀者可以先收藏起來,未來一定也用得到的!
-
祝福每個人在新的一年,都能找到理想的職涯
讓職涯諮詢師為你【職涯健檢👉】https://lihi2.com/1VcBl
-
✦ #職游 ✍️@careercreator.tw
提供溫暖、有趣又有效的新型態生涯/職涯諮詢
期待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,熱愛自己的生活!
✔ 工作坊、諮詢合作、諮詢師培訓
✔ 職游旅人牌卡、價值導航卡、職能盤點卡
是一套具系統性+遊戲性的工具,不只協助釐清自己的想法,也能去幫助到別人: )
原來可從選的牌卡中找共通點,尋找「高階熱情」!而非只從類型出發
增加對職涯諮詢實務的認識 讓我收穫最多的是:職涯諮詢工作者須強調的重點,不再於具體的建議,或是過於深入的內在探索。對於這一份工作和結合自身專業的拿捏上更有多認識!
跳脫類型框架的解釋超棒的! 我曾質疑Holland類型在現代的適用性,在跳脫框架的解釋後,的確變得明朗,更能進一步搭配不同工作組合!也喜歡老師將結果擴到生活層面,把職涯拓展到生涯格局下思考^^
職游,職涯諮詢,職涯諮詢師,一對一諮詢,陳韋丞,職涯顧問,生涯顧問,職涯規劃,生涯規劃,職涯測驗,職業測驗,職涯心理測驗,職業心理測驗,工商心理學,心理諮商,轉職,離職,求職,履歷,面試,跳槽,進修,向上管理,職場人際,職業倦怠,安靜離職,職場心態,職涯迷惘,職涯瓶頸,不想上班,做什麼工作,怎麼找工作,怎麼選工作,適合什麼工作,怎麼談加薪,怎麼談離職